|-                  
  |-            
  |-            
  |-                
 
主页 >> 文章 >> 峇峇开示
 
5/2/1998 1998农历新年(正月初九)世尊在百善地的开示
  - 佛陀对良好生活的开示
 

圣洁的化身!

今天,人类不断地获取各类知识,而其中的一项却是学习如何使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有如狮子和其他野兽一般。

什么才是知识(Jnana,真知)?它不仅是博览群书而已。即使获取了整个世界,包括所有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物体的一切资料,那也不算是知识。真正的知识是体认到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及其一体性。

今天,人们连自己本身的人性也认不出来了,那么,他们又怎能认出他们那固有的神性呢?

只有在人清楚地了解到他的人性后,他方才有能力认识到他的神性。那么,人要怎样去体现他的人性呢?而其方法又有哪些呢?佛陀为了体验佛性,尝试过种种修持,他最终的结论是,要想成佛,人必须先要掌握得住他的感官,这是唯一途径。人必须能够正确地使用他的感官,把它们用在明心见性这项圣洁的目标上。

正见(Samyag-Darsanam)

基于此,佛陀于是开示,第一项必需具备的,便是正见(Samyag-Darsanam)。意思是,眼睛是上天赐给人的宝贵礼物,人应该用它来看圣洁之物和高灵异士。但人不但没有这样做,却反而用他的眼睛去观看污秽之物和邪恶的人,使他充满了坏的念头,而成了邪恶倾向的受害者。人的眼睛所看到的一切, 都会影响他内在的感受,一个人的心情主宰着他的思维;而思维又会影响他的语言和他的一生。

因此,要过着良好的生活,则眼睛所看到的东西,必需纯洁,这是先决条件。人必须培养起清净和圣洁的观念。如果眼睛所观看的,是残忍、? 丑陋和邪恶的场面,则其结果必将导致人的行为有如禽兽一般。因此,人们必须首先找出答案, 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纯净、具有启发性和圣洁的,才是他应该看的?人所看见的一切,都会在心中留下印象。这项效应,鲜为人知。

今天,人类在生活上受尽焦虑、烦恼、 不安、 艰难和种种折磨。这一切皆根源于人所看到的,全是卑鄙、 邪恶和下流的。而改变个人生命的第一个先决条件是优雅的景象。眼睛好比一部经典,而个人对宇宙的看法,全由他的观点来决定。因此,要获得更高层次的知识,个人便必须先进化他的观点了。这表示了个人必须“非礼勿视”,不要去看令人厌恶的。个人必须致力于只看圣洁和纯净的。凡是人所目击的,都好比是心中播下种籽。不道德的景象令人产生不道德的思想。优雅的景象激发起善念。把圣洁的景象布置在心中,如此一来,低级的感受或思想便没有在心中立足的余地了。

正语

这是佛陀最初的教诲。佛陀走遍全国各地,目的在于求取心灵的宁静和解脱。经过了多年的探索后,他终于得到了结论:灵性智慧的奥秘是不能由大学问家传授或从书本上得到的。佛陀了解,灵性的觉悟只能来自对感官的掌握。在建立起正见后,接下来的是正语( Samyag Vachanam)。佛陀宣说,先有了圣洁的念头,然后所说的话语才会圣洁。佛陀说,不能随意鼓动三寸不烂之舌,胡言乱语。舌头是用来讲实话和阐扬真理的,这是人拥有舌头的原因。它不是要使人能够大快朵颐,成为贪食之徒的。它不是用来逞一时之快,口不择言的,它的使用,不能造成他人的不快,更不能造谣生事、 搬弄是非。舌头是要人用来说实话,说悦耳的话,及用来赞美圣灵,并从那些神圣的话语中得到喜悦。

有人把全部时间用在阅读各种各类的书籍上,但却从来不曾试图把从书本上所学到的东西,身体力行。像这样读书,究竟有什么用处?佛陀公开反对与良好生活扯不上关系的学说。他自己博览群书,结交过许多伟大人物。他聆听过许多讲道。他认识到这些途径都不能带来真知。他领悟到清净不垢的觉知,才能使人获得最高知识。真知来自个人内在的清净觉性。

追求宁静

今年(1998) 被定为宁静年,要怎样才能获得宁静呢?首先,要净化自己的理想,然后再在内心培养起圣洁的感受,这内在的感受导致人的话语纯净。和谐能促进宁静的气氛。社会的福祉和组成它的每一个个体的进化,息息相连。具有正义感的民众才能建立起廉洁的社会。清净心是正见、正思惟和正语的要素。

今天,国家有许多能言善道,能够展示从书本上所得来的知识之士,可是,他们却是十足的“空口道”, 丝毫不去奉献自己所阅读到的或鼓吹的。正是这种人造成国家到了目前这样令人摇头叹息的地步,他们必须负责任。

正业

佛陀强调正业( Samyag- Karma) 。 身、 口、 意和谐一致就是良好行为的象征。要是欠缺了和谐,那你所做的就和你所说或所想的不一致了。

佛陀接着指出良好行为导致灵修上的进步( Samyag- Saadhana,正精进)。 善行构成真实的修持。光是遵照仪式去膜拜或宗教上的拜祭仪礼,都不能说是在修行上做出了努力。这类宗教上的崇拜固然有它们的好处,但是它们不能构成真正的修行。真正的修行在于身、 口、 意的清净不垢,而它们也是统一的。

正命

佛陀说,一旦成就了正精进后,纯洁的生活( Samyag- Jivanam,正命) 便会到来。

这就是如何应用五官来达致崇高的人生目标之道。正见、正思惟、 正语、 正业和正精进是正命的先决条件。

在这个问题上,必需对正精进有正确的认识。正精进是指修行者必须抛弃所有不良的习性,并且培养起正思惟,这是绝对需要做到的。灵修就是存善、 行善之意。

人为了获得快乐而去求取各种知识,并且投身于各种行业中。他通过结婚生子和建造洋房来居住以便找到快乐,他因此便能快乐吗?不。

佛陀给阿难的教诲

佛陀寂灭前,召他同父异母的弟弟阿难前来,把临终前的教诲嘱咐阿难。阿难是佛陀的继母乔达摩所生。佛陀以手掌按在阿难的头上,一面说道:“我的孩子!我来到世上教导真理。若有人问:“神在何处?” 答案是:“祂无所不在。”真理就是神。说实话,不要伤害任何人,要知道:“非暴力 ( non- violence) 就是最高的法。”

什么是法( Dharma) ? 是禁欲或是家居者的职责或是遁世还是苦行呢?它们只是人生旅途中的附属物,需要人们去执行的暂时性的责任罢了。最重要的责任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人。这是经典的告诫:“ 说实话;说悦耳的话。”于是,说悦耳的话便成了至高的责任了。

佛陀告诉阿难,这项真理是他本身的体验。佛陀说:“在我离开皇宫的时候,有人告诉父王,我舍弃家庭就是做了一件极大的错事。我的父母、族人和其他人士,向我施加压力,逼我重新去过家庭生活。他们的做法徒然增加了我追求佛道的决心。要成功获得心灵的宁静,必需要能通过种种考验。今天,我已经找到了有关人生的真理。是怎样的真理呢?它便是:净化五官是通往真理的途径。要是五官不清净,那么,灵道上的一切修持又有什么用处呢?如果水槽里的水被污染了,从水喉头流出来的,肯定是那污染的水。你的心就是那个水槽。若心不清净,则你的看法和思惟便污秽了,而你便口出恶言了。如此一来,感官肯定是沾污了的。

当心充满善念和美好感受的那些时刻,凡是来自你的感官的一切:你的话语,你的视野,你的行为等等,都是很纯洁的了。这正是胜天? ( Jayadeva) 之所以告诫人们,务必善于使用上天赐你的舌头,以它的甜美去诵唱主的诸圣名,如歌文达 ( Govinda) , 达巫答拉( Damodara) 和玛达瓦( Madhava) 。 每一个人说话时,语气要温和,切勿使用尖锐刺耳的字眼。

今天,人们埋首在追逐世间上的事物,借以得到短暂的快乐,而志在佛道以寻取永恒福乐的人士,却少有了。一旦人们体验到心灵上的至福后,所有其他形式的快乐都会很自然的到来。沉浸在追逐世俗事务的人们,没有时间从事心灵的探究。《梵歌》( Gita) 告诫人类,要从充满痛苦的花花世界的诱惑力中回头,转而去寻求佛道。

你们必须明白人身难得和生命的可贵。你们在较早时欣赏了舞狮表演。样子装饰成狮子,但表演的都却是青年男子, 外在的打扮并不重要,内在的人性才是最重要的。只知夸耀人身可贵,而不去展示人性的品德是毫无意义的。你们必须培养起人性的价值,例如:正见、正思惟和正业,因为它们是构成正命的因素。然后,你们才能算是堂堂正正的人。

佛陀在迦耶( Gaya) 的一棵菩提树下开悟成道后,便开始了他向世人说法的使命。有一回,两位弟子跟随佛陀,佛陀发现他们正在观望河边汲水的妇女。佛陀痛责他们不知检点,并把他们逐出僧团。他说,行走时必须眼观前面的路,不可东张西望。 ?(Swami 谴责那些在马路上骑脚踏车的年轻人,一边观看着路旁张挂着的电影招贴的不良习惯。这项行为不时造成严重车祸。)

佛陀宣说,正命导致涅槃, 这就是一个善良生命的功德圆满。在这个境界中的人。他没有欲望,他的活动不是由欲望推动的。

至尊对来自海外和印度各地的信徒说道:即已得到了人身,所有的人便应该去培育人性价值观。在沙迪亚赛组织里,我们把人性价值观放在最高的地位。 唯有在培育了人性价值观后,神性才会显现出来。

佛陀寂灭前,向他继母所生的弟弟阿难宣说世间欢乐之短暂,以及只去过凡夫俗子的生活,无异于白白地虚度一生。

当阿难发觉佛陀就快入灭时,不禁哭泣了。觉者佛陀问他:“你为何而哭?”阿难回答道:“我为了你马上便要入灭而哭泣 。”佛陀告诉他,他不应该为发生在身上的事情烦恼,身体会败坏,它也会生种种病痛。他告诫阿难,不要为身体或心念操心,但却要遵照良心的指使去生活。说完了这些话,佛陀便与世长辞了。

许多好像佛陀这样崇高伟大的心灵导师们,都为人类指示出那条通往人生最崇高目标的道路。从古到今,许多圣人和先知陆续诞生在这个国家,这正是印度奇特之处,印度是许多以清净和圣洁著称的男女高灵们的故乡。它是诸如夏里斯曾德拉(Harischandra)等高灵的诞生地,这些高灵,不惜任何代价,坚守着真理的道路,直到今天,这些真理仍旧没有丝毫改变。

今天,你们庆祝农历新年。梵文“Samvatsara”就是“年”。Samvatsara 也是神的诸多名号之一。因此,新年的到来也应该被视为神的到来,如果不去认识新年中的神圣意义,那么,大肆张灯结采和准备丰富的菜肴来庆祝新年便没有意思了。重要的不在于那些美味佳肴,而是去落实那些理想,也就是你们的“一年之计”。今天,重要的是如何去达致内心的宁静,这是有了内在的清净后才能获致的。

人类的行为可为五类。其中以导源于“心”(Heart) 的那类为最高,而以自私自利作念头的那类为最低。凡是全心尽意去做的每一件事件都会变得圣洁。

少说话

(Swami说,为了强调宁静和尽量少说话的重要性,从一月一日开始,祂便非不得已,尽量不说话了。Swami继续说道:)

即使在接待室(interview room)里,我也尽量减少与他人交谈。原因何在呢?我要作为他人的好榜样:我是一个言行一致的人。我的生命就是我的福音。我必需以身作则。很多人不明白我的举动,但是,倘若他们不明白,便应该保持缄默。可是,他们却错误地解说我的行动。这是一项严重的罪过。

从今天开始,你们要立下决心,好好去利用你们的眼睛:“非礼勿视”,而只去看善的。为什么要用望眼镜去看远处的物体?倘若你的视线受损,不必伤心。要把即使失明看作是一项赐福。倘若你愈来愈重听,不要难过。在世间上的所有声音中,究竟有多少值得你去听的?去聆听双方面的互相指责,他们的粗声大气,又有什么好处?事实上,你要为得以免除去聆听人们的搬弄是非而称庆!

不论你的身体有何残疾,都把它们看作是上天的恩赐吧!“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所有一切终将为你带来好处。

对信徒的忠告

齐集在这里的信徒,有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印尼,台湾和日本等地。你们也许带来了许多问题和烦恼而来。把那些问题和烦恼统统留下来。然后带着一颗充满至福的心回家(掌声)。把你们所有不正当的念头和消沉的感受统统留下来,而让白善地?尼乐园的宁静和喜悦充满你。你们心烦意乱到来,是不应该心烦意乱回去。Prasanthi (百善地)是至静之意,对人来说,它是十分宝贵的。今天,在世界各地已经找不到宁静(Peace)的踪影。你们处处所看见的,却是“支离破碎”(Pieces)。 只有此地才能找到宁静(掌声)。要把宁静带在身上。不计其数的善男信女,以他们的善念净化这块土地。许多高人在此定居。去把他们的善念注满你的心,不要管别人会怎么说。建立起自信,以牺牲小我作手段,向明心见性的目标迈进。烦恼是难免的,但它们有如过眼云烟,所以不必去牵挂。唯一要做的就是思念神,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了。尝试去赢取圣爱。爱是神,生活在爱之中。“去爱众生,去服务众生”便是去爱神的最好办法!众生都是圣灵的显现。

培育爱。坚持真理。追随正义。成就宁静。这就是Swami今天赐给大家的特殊祝福。不论你们前往何处,说话时总要语气温和,这会使你得到社会的尊敬。这是你们在今年内所必须争取得到的赏赐。

Swami所要的礼物

你们送给世尊许多东西作为“礼物”。这幅“虎图”便是其中一项。那不是我所要的礼物。把你们的残忍(“tigerly”qualities) 交出来给我,那才是我所喜欢的。老虎是残暴的野兽。把你们所有恶毒的感受卸下来,统统交给我。去过有用的、驯良的圣牛一般的生活:吃的是不值钱的草,却以营养丰富的牛奶回报。

圣爱的化身!你们来自远方,经历了旅途上的艰难。务必满怀欢乐而归,并以无私的精神让当地的人们分享你们的快乐。无私的爱的生活会领引你们达至解脱。

你们今天的巴赞带给大家极度欢乐。民众集体诵唱所产生的心灵力量,会净化周围的环境。

世尊以“Bhajana binaa sukha santhi nahi”这首巴赞结束祂的讲道。

(原文刊载于Sanathana Sarathi? 1998年2月版)

 
Sathya Sai Baba Central Council of Malaysia
Bhajan Songs Vegetarian Recipes
Light Meditation Mantras
Video - Teachings Video - Activities
New devotee 's Guideook Sarathana Sarathi
Bai San
Books